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康复教育

怎样预防新生儿残疾

作者:网络来源:发布时间:2021-08-15点击数:

 新生儿的健康关系到家庭的幸福,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如何预防新生儿疾病导致的残疾,需要卫生部门、社会组织、家庭和个人共同协调、共同参与,努力做好出生缺陷三级预防。

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是什么?简单的说,

一级预防:婚检、孕前检查

二级预防:产前筛查、产前诊断

三级预防:新生儿疾病筛查

一级预防是指开展预防性咨询指导、孕前的保健和遗传风险评估。其中包括:普及婚前保健,禁止近亲婚育;除高碘地区外全民食用合格碘盐,对新婚夫妇、孕妇、哺乳期妇女和0—2岁婴幼儿实行碘营养监测和科学补碘;促进孕产期保健,指导叶酸等营养素的添加;加强妇女孕期劳动保护,避免接触有毒有害作业;加强孕期指导,严格控制孕期用药,教育新婚或准备生育的夫妇禁烟戒酒,远离毒品,预防因父母疾病造成的先天残疾和围产期的失误造成的病残。

很多因素可以造成胎儿的先天缺陷,育龄期的夫妇应该怎样做才能尽可能的降低子代的出生缺陷呢?首先,在怀孕前三个月,夫妇应该先到医院做孕前咨询,这也是预防出生缺陷的一级预防。孕前咨询的内容包括遗传咨询以及必要的心理辅导等,向医生提供双方的既往病史,完成必要的体格检查、妇科检查以及一些化验检查,如血、尿的常规化验、血液生化检查和一些免疫学检查。其次孕前及孕期平衡膳食和健康饮食是减少妊娠并发症的重要手段,饮食多样化,不偏食,不厌食,同时要避免营养过剩,如高脂、高糖饮食。适当运动增强免疫力,避免孕早期感冒。力求戒烟戒酒。虽然妊娠的结局是母体、胎儿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很难将妊娠结局归结于某一种特殊干预,但科学研究已清楚的证明孕前咨询可以改善妊娠结局。

二级预防是指在怀孕期间依靠临床检测诊断技术,如做孕期血生化指标、超声、NT检查、唐氏筛查、四维彩超产前排畸、羊水穿刺及脐血分析等,这些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宝宝在宫内的发育情况,减少缺陷儿的出生。

三级预防是指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

通过新生儿足跟血检,可以筛查出苯丙酮尿症和甲状腺功能低下等26种代谢遗传性疾病。我国已经将新生儿筛查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国家《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明确规定,医院必须在婴儿出生72小时后,7天之内,完成新出生儿足跟血的采取,目的是筛查发病率较高、早期无明显症状、有治疗方法的遗传代谢性疾病。早产低体重儿除外。我院目前开展的新生儿疾病筛查有: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俗称“蚕豆病”)。孕产妇若接到医院电话告知复检,大家一定要耐心配合。

听力筛查也是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重点。听力障碍在正常新生儿中的发生率为1%—3%。若能在孩子出生后6个月内发现听力障碍,通过适当的干预,孩子的语言能力可以基本不受影响。我国已将新生儿听力筛查纳入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在孩子出生后48小时至出院前完成初筛,未通过或未筛查者要在出生后42天内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的婴儿需在上级部门指定机构进一步确诊。在孩子6、12、24和36月龄时,也要定期进行听力筛查。

出生听力筛查正常,听力就一定没问题吗?

不一定。目前,新生儿听力筛查使用的耳声发射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是国内外常用和有效的筛查方法。但作为筛查方法,有可能会有假阴性或假阳性。也就是听力筛查通过了,但进一步做听力检查时听力确实有问题;或者听力筛查未通过,但是进一步听力检查时听力没问题。另外,筛查结果仅反映孩子当时的听力情况,一次听力筛查通过不代表今后听力就都没有问题。有极少数孩子可能出现迟发性听力损失,或因为之后其他疾病造成听力损失,比如中耳炎、脑炎等。因此,在宝宝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家长平日的观察和儿童保健体检时定期听力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保护儿童听力有哪些方法?

感染、外伤、噪声、药物等是造成宝宝后天性耳聋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要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保护孩子的听力。

1.给孩子哺乳或喂奶时姿势要正确,防止呛奶。如果母乳流速过快,可使用剪刀式手法按压乳房减慢流速,以免孩子来不及吞咽而误入咽鼓管。如果人工喂养,奶嘴孔不宜太大。喂完奶后,应把孩子抱起来轻轻拍背使空气及时排出,避免吐奶。孩子溢奶时应当及时、轻柔清理。

2.洗澡或游泳时防止呛水和耳朵进水,如果不慎有水进入耳朵,应把头偏向该侧,小心牵扯耳郭让水流出。

3.防止其他疾病影响听力。耳朵和鼻咽部通过咽鼓管相通,因此上呼吸道感染经常会合并急性中耳炎。腮腺炎、脑膜炎等疾病,也有可能造成听力障碍,应当积极治疗原发病,并注意听力变化。

4.不要自行清洁外耳道,避免损伤。一般耳道内的耵聍自己会掉出来,不要用发夹、耳勺等掏耳朵,如果孩子乱动或掏得过深容易损伤鼓膜。如果耳道内耵聍很大堵住外耳道,应到耳鼻喉专科就诊。

5.远离强声或持续的噪声环境,避免使用耳机。许多婴儿玩具都带有音乐或响声,有些甚至超过85分贝,这可能损伤孩子的听觉细胞。为安全起见,最好购买没有声音的玩具,或声音温和的玩具。有的孩子喜欢听声音很大、很劲爆的音乐,甚至会模仿大人戴耳机听音乐,这对宝宝的听力也可能造成损伤;音乐声音同样要避免过大,同时要避免让孩子戴耳机听音乐。

通过孕前、孕期和产后的检查措施,能够预防65%以上的出生缺陷发生。

我国每年约有20万到30万肉眼可见先天畸形儿出生,加上出生后数月和数年才显现出来的缺陷,先天残疾儿童总数高达80万到120万,约占每年出生人口总数的4%到6%。最常见的出生缺陷和残疾有唇腭裂、神经管畸形、多指(趾)、先天性心脏病和小耳、唐氏综合征、腹壁缺陷、生殖器缺陷等。对已出生的出生缺陷新生儿,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例如唇腭裂、多指畸形等可以通过手术矫正的要尽早进行咨询就诊,择期手术,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肉眼可见的畸形容易在出生时发现,但对于出生后数月甚至数年才发现的缺陷,更要引起重视。孕期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在新生儿出生后,常规进行儿童保健,定期预防接种。对出生时有新生儿窒息的宝妈们还要特别警惕脑瘫的可能。

如何早期发现宝宝是否有脑瘫?

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早期识别脑瘫尤为重要。

脑瘫的主要表现

◆运动发育障碍

①粗大运动发育落后:抬头、翻身、坐、站立、走等早期运动发育落后里程碑2—3个月龄以上,如4月龄后始抬头,8月龄后始坐,13月龄后始站,15月龄后始独走。运动发育里程碑落后时间越长、越早出现落后,提示病情越严重。②精细运动发育落后:多与粗大运动发育落后同时存在,表现为主动伸手抓物、手指捏物等精细动作落后3—4月龄以上,如6月龄不能主动伸手抓物,12月龄不会拾物。③自主运动困难:肌张力过高或过低,不能完成自主运动模式,表现为异常运动模式。④主动运动减少:新生儿期吸吮能力差,少哭,2~3月龄婴儿表现为蹬踢腿少,手活动少等。

◆异常姿势

如持续头背曲、斜颈、四肢痉挛、手握拳状、7月龄后仍存在拇指内收、上臂常内旋后伸、足尖着地、剪刀步和角弓反张等。

◆肌张力改变

肌张力可增高,呈角弓反张状、双上肢内旋,扶站立时身体为剪刀状或足尖着地;肌张力也可减低,头颈不能抬起,坐、爬、站、走运动障碍明显,关节活动幅度过大。

◆反射异常

 如原始反射延迟消退、保护性反射不出现或减弱。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宜昌启梦听力语言康复中心收集整理)
 
 (宜昌启梦听力语言康复中心,主要开展:听障儿童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儿童语言发育迟缓康复训练,唇腭裂术前术后康复训练,言语矫治等语言康复)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站长|友情链接|版权申明|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5-2021 http://www.qimengkf.com/ ReDevelop By DedeCms

宜昌启梦听力语言康复中心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2430号-1 | 鄂公网安备 42050302000243号

关闭